晨曦微露,万物生辉。唐艳和一大早来“增援”的亲朋好友,一头扎进自家承包的番茄大棚里,采摘成熟的果实。
(资料图片)
唐艳是四川省什邡市方亭街道玉皇村村民,就近在家门口的大棚里种植番茄已有10余年,5亩地10个大棚,每年有15万元的收入,让憨厚勤劳的唐艳乐此不疲。
“产业老路”焕新生
提到番茄,玉皇村的村民们都能从选种、育苗、种植、销售,如数家珍地讲出自家种植的经验来。
20世纪90年代,玉皇村开始引种番茄,因为效益不错,慢慢开始在全村普及,唐艳父亲便是其中一员。
耳濡目染下,唐艳成家后,和丈夫放弃进城务工,选择扎根乡村,继承老一辈的种植技术,开始深耕经济作物种植,番茄当仁不让成为他们种植清单里的“新宠儿”。
“起初还是种的老品种,以菜番茄为主,收益一般,比种粮食好一些。”唐艳说,番茄品种较老,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,竞争力日益减弱,这也成了他们的心病。
为了提高效益,夫妻俩也做了多种尝试,2021年玉皇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邱德红的出现,唐艳的番茄品种实现了更新迭代,在她的鼓励和引导下,“产业老路”重新焕发出新生机,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。
邱德红是原是方亭街道外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,在社区工作的8年,积淀了深厚的社区基层治理经验,退休后,被方亭街道返聘前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玉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用她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。
富民强村现“多赢”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。
走进大棚,彩色小番茄挂满了珠珠藤蔓,粒粒饱满,长势喜人。“你摘来吃嘛,甜得很,口感很好。”种植户潘开政十分热情,他和唐艳有着相同的经历,同样也是品种迭代的带头人。
“老品种经济效益不高,我们前年引种‘农科院一号’小番茄,加上村里的土质和水,产出的小番茄品质口感一流。”说起番茄,潘开政打开了话匣子。他介绍,彩色小番茄于每年5月初开始成熟上市,采摘期约3个月,黄色小番茄亩产约7000斤,红色小番茄亩产约为8000斤左右,通过两年的试种和推广,在什邡“番茄界”已小有名气,销路不愁,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田里采摘购买。
“每天订单基本不愁,水果商直接上门来收,在家门口就卖完了。”潘开政说,红色小番茄批发价为6元一斤,黄色小番茄则8元一斤,供不应求。不少种植户见状,也纷纷表示,要加快调整种植结构,实现效益最大化,真正把小番茄做成大产业。
“我们村里的土地一直沿用粮经复种模式,一茬经济作物,一茬粮食,既保障了粮食生产,又实现了经济效益。”邱德红表示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继续发挥“店小二”精神,为村民生活生产搞好服务,带领村民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,让大家腰包都鼓起来。(记者 戚原 通讯员 何小米 钟媛媛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